|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外交部呼吁外國軍人勿參加紅場閱兵 俄4機場關閉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烏克蘭外交部周二呼吁各國不要派軍隊參加將於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由俄羅斯主辦的勝利日閱兵,並指“俄軍在烏克蘭犯下並繼續犯下二戰以來歐洲未曾見過的暴行。正是這支軍隊將於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上游行。這些人不是歐洲的解放者,而是占領者和戰爭罪犯”。烏外交部稱,“外國軍事人員參與這一行動是不可接受的”。


烏外交部通過其“電報”頻道表示:“我們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記憶,它給每一個烏克蘭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戰線兩次席卷我國全境,烏克蘭人民的總死亡人數達到800萬人:500萬平民和300萬軍人。超過600萬烏克蘭人加入了紅軍,數十萬烏克蘭人參加了抵抗運動和反希特勒聯盟的軍隊”。

烏外交部補充道,“今天,一場殘酷的、無端的侵略戰爭正在向烏克蘭人民發動,烏克蘭人民是戰勝納粹主義的民族之一,他們為歐洲的和平與自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這次侵略中,俄羅斯軍人犯下了數十萬起戰爭罪行,造成620人死亡,近2000人受傷,並驅逐了至少20000名烏克蘭兒童”。


烏外交部續指,“處決平民、萬人坑、強奸、搶劫、扣押平民人質、折磨和處決戰俘、使用無差別武器、襲擊人口稠密的居民區、能源和民用基礎設施。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犯下並繼續犯下二戰以來歐洲未曾見過的暴行”。

烏外交部寫道:“正是這支軍隊將於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上游行。這些人不是歐洲的解放者,而是占領者和戰爭罪犯。與他們並肩前進就是為被殺害的烏克蘭兒童、平民和軍人的鮮血承擔責任,而不是慶祝戰勝納粹。俄羅斯邀請外國軍事人員參加5月9日閱兵,是為了洗白其戰爭罪行,為其侵略行為辯護”。

烏外交部稱:“外國軍事人員參與這一行動是不可接受的,烏克蘭將視其為對戰勝納粹的記憶的侮辱,對八十年前將我國和整個歐洲從納粹手中解放出來的數百萬烏克蘭前線士兵的侮辱。我們呼吁所有國家不要派軍事人員參加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閱兵式”。

烏外交部續指,“特別是那些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保持中立或在國際關系中始終保持中立立場的國家。這些國家的軍隊參加聯合閱兵將直接違反其所宣稱的中立立場,並會被視為對侵略國的支持”。

烏外交部稱:“我們呼吁所有外國和國際組織向二戰受害者和戰勝納粹的集體英雄致敬,但這並不能成為俄羅斯烏克蘭人的侵略和暴行的正當理由”。


莫斯科方面,俄總統外事助理烏沙科夫周二表示,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29位外國領導人將出席未來幾天在莫斯科舉行的二戰勝利日紀念活動。紀念活動將從5月8日持續到11日,傳統的年度閱兵式將於5月9日在紅場舉行。

烏沙科夫說,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國家的軍隊將與俄軍人員、軍用車輛和武器系統一起參加閱兵式。他說,預計會有幾名美國二戰老兵參加,但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有美國官員參加,盡管克裡姆林宮已向美國駐俄大使發出了邀請。


烏沙科夫還表示,朝鮮軍隊將不會參加閱兵式,朝鮮大使將代表平壤出席。此外,俄方官員周二稱,烏克蘭無人機襲擊迫使莫斯科的機場關閉數小時。

當天早些時候,俄羅斯官員稱,防空部隊在連續第二次夜間襲擊中摧毀了以莫斯科為目標的烏克蘭無人機,導致俄首都所有機場關閉數小時。

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Sergei Sobyanin)在社交媒體上說,至少有19架烏克蘭無人機在“從不同方向”接近莫斯科時被摧毀,沒有造成重大破壞或人員傷亡。俄聯邦航空運輸署稱,為確保空中安全,周二莫斯科所有四個機場的航班一度停飛數小時。一些地區城市的機場也被關閉。

此外,莫斯科警方警告稱,將禁止在首都使用所有無人機,包括直升機、無人機和模型飛機,並宣布警方有權使用武器阻止其飛行。莫斯科檢察院警告稱,未經授權在該市上空發射任何類型的飛機都將承擔責任,並呼吁公民如果在空域發現無人機,應向執法機構報告。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周二指責,無人機襲擊表明基輔希望繼續戰爭。澤連斯基曾多次表示希望停火,並呼吁基輔的盟友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壓力,以促成停火。與此同時,烏方指,俄羅斯用136架無人機襲擊了烏克蘭,其中54架被擊落,另有70架墜落,但未造成任何損失。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